如果香港重新分區——十八區條界,你會點樣擺?
從「三環七約」
到「四環九約」
再演變成「十八區」
地界恍如「龍門」,因行政需要而不斷變遷,有時甚至被居民的觀感左右。
你可曾知道:
獅子山下還有一個「老虎岩」?
想去大埔墟的話,其實要在太和站下車?
元朗曾是新界六日戰爭的「勇武」指揮中心?
西貢原來有座超級火山,威力還是冰島火山的一萬倍?
穿梭香港十八區歷史,令你體察腳下這片土地的過去,不只是過去。
產品詳情
目錄
推薦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繪者簡介
編者簡介
香港史學會總監 鄧家宙博士
推薦序
Ch.1
1.1 香港開埠與維多利亞城——在水坑中心呼喚愛
1.2 九龍與新九龍——界限街的魔法師
1.3 租借新界——新界有問題?
Ch. 2
2.1 自己祠堂自己拆
2.2 我迷失在.*那個_×°大埔舊墟
2.3 你條褲鏈,Made in Tuen Mun
2.4 佢直入元朗,勇武過疊羅漢
2.5 你知道你拜緊的車公是誰嗎?
2.6 潛入和宜合道分不清四周
2.7 海峽的奇異⋯⋯味風情
2.8 神仙都想移民的地方
2.9 海域條界都任你擺
2.10 點解入城寨?巴閉囉,英雄主義,疊馬
2.11 除了愛情,地名都會轉移
2.12 黃大仙都係新移民?
2.13 從觀塘失去的樽鹽說起
2.14 Bye bye你塘尾
2.15 西環自講
2.16 夏天,為灣仔帶來鵝頸
2.17 Sir, this way
2.18 如果看鰂魚涌不妨濛一點
後記
施志明
香港史學會理事,大專講師,理財策劃師。畢業於私立珠海大學中國文學及歷史研究所,專研香港新界風俗文化及開埠初期發展史, 著有《本土論俗:新界華人傳統風俗》,合著有《香港都市傳說全攻略》、《鬼王廚房》及《香港都市傳說大百科》,以及學術論文多篇。近年不時透過傳媒推廣本地歷史文化,如電視節目《學是學非》、《粵講粵㜺鬼》、《快樂童盟.講港舊時·講港舊街》擔任專家嘉賓、網絡傳媒節目 《港古佬》、《港古師》擔任專家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