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鏡》聚焦在中國風起雲湧的1880至1930年代,分析中國都市主體如何與新興的視覺文化互動。本書所考察的媒體和視覺形式包括石版印刷、照片、廣告、電影和劇場表演。小市民主動投身這視覺文化,甘之如貽,渴望着現代性的承諾:給人帶來新奇、刺激和潮流。
彭麗君仔細分析這些視覺再現的發展軌跡,強調各種視覺形式之間的互動。本書指出,各種視覺形式不是分散的文化現象,而是不斷互動,形成中國視覺現代性,在各方面影響其時的文化。
本書的討論始於十九世紀末的石版印刷術,全面考察其歷史,得出相關的理論,察看現代性如何執迷於真實。隨後的章節點出新視覺文化中對女體的痴迷,勘察文化如何在娛樂場所誕生,說明小市民如何理解新的現實,並與之互動。
圖片目錄
2018中文版序
譯者附注
緒論
第一部分 圖像
第一章 圖像轉向和現實主義的欲望
第二章 攝影、表演與女性形象的構成
第三章 廣告與女性的視覺呈現
第二部分 劇場
第四章 從聽到看的海派京劇
第五章 出入中國早期電影現場
第六章 魔術與摩登
結語 現代性:作為一項未完成的工程
參考書目
參考片目
本書仔細地描繪出「視覺」的歷史形成過程。彭麗君沒有把觀看視作平常,精妙地指出視覺是現代的現象。她把視覺連繫到原居者觀看的各種文化形式,而這些形式在其時正值擴充和改變。本書一絲不苟地梳理不同的理論和實質例子,讀來處處有味,處處見洞見,使我們明瞭現代中國是如何去看。
——瑞貝卡.卡爾(Rebecca E. Karl),美國紐約大學歷史系教授
這是一本既嚴肅又有趣的書!作者成功地翻轉了過去視覺研究關於觀看與被看的窠臼模式,強調視覺再現的物質性、身體實踐以及集體性。書中挑選並且詳細討論的各種視覺細節,為我們展現了另外一種現代性的視覺歷史以及其中牽動的文化權力。
——劉紀蕙,台灣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
這書結合了仔細的檔案工夫和精妙的理論分析,真真正正的壯觀──之所以說壯觀,不只因這書成就極佳,還因為這研究以景觀理論作為透鏡,重新檢察晚清和民初的中國視覺文化,並同時以中國現代初期去重新檢視對景觀邏輯本身的流行理解。
——羅鵬(Carlos Rojas),美國杜克大學亞洲與中東研究學系教授
彭麗君教授挑戰了現代中國研究中最精彩的範疇──視覺動力學。中國與現代視覺裝置的相遇有如萬花筒,令人目眩神迷。彭麗君教授由此切入,縱觀廣泛的景觀政治議題,由「新」的論述到媒體與再生產的技術,不一而足。《哈哈鏡》視野宏大,論證精彩,梳理出中國在現代歷史的關鍵時刻如何看,又如何被看。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
本書圍繞視覺再現與主體經驗的互動這一話題,勾勒一個世紀前在雜沓光影裡中國都市階層驚艷攝魂的生命體驗,釐析自我在與文化他者、權力機制糾纏搏鬥中的馴化、扭曲、流變。紛擾難解的現代性,在彭麗君筆下,是永遠填不滿的慾望溝壑,是樂此不疲的文化再生產,是生機湧動的未完成的工程。受現代性理論的強悍驅動,《哈哈鏡》在疊映、拼綴的技術景觀中,揭啟現代中國的觀看之道。
——游靜,台灣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吳盛青,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游靜,台灣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哈哈鏡》從視覺文化的角度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史材料,但是作者的意圖顯然並不是(至少不僅是)要在視覺上證明我們曾經有多麼「現代」。與很多掘隱索微,不過是要重複製造關於「現代」的迷思的中國研究著作不同,《哈哈鏡》自始至終都表露出其理論上的抱負,即如何理解中國的現代性及其認同這個大問題,視覺在其中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
——張春田
常見問題
本店提供來自香港及台灣的各類中文書籍,囊括歷史、文化、社科、文學、哲學等不同範疇,並有適合兒童和青少年的讀物。
如果找不到想找的書,請按此填寫訂書查詢,本店會盡快與你聯絡。
你可以親身到店或按此在網上書店加入會員。年費僅需£10,即可專享多項優惠,包括全年買書九折、優先預購新書、以及會員獨家專享優惠。
會啊,本店提供英國及指定歐洲國家的送貨上門服務,且不設最低消費金額,一本都送。除此之外,在英國的讀者亦可選擇到指定便利店、油站或郵局等自取,免卻在家苦候包裹的煩惱。買滿£59更即享全英免費送貨,讓你盡情享受閱讀樂趣。
所有書籍文創商品均從英國寄出,除含預購書籍之訂單外,所有英國訂單約一週內會寄抵府上,如有延誤請與本店聯絡。
本店提供£50、£20、£10三款面額的禮券任君選擇,從購買日起計有效期十二個月,可在門市和網上書店購物時使用。無論是節日慶生、畢業禮物、活動獎品,本店禮券都得體合宜,除向摯愛分享喜閱,更可支持本店香港文化事業,一舉兩得,歡迎按此選購。
本店不時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包括讀書會、作者分享會、兒童中文故事班、粵英語言交流等,希望延續香港文化、促進交流。請留意本店各社交平台最新活動資訊,期待在活動中見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