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南涌講古:被遺忘的香港故事

南涌講古:被遺忘的香港故事

作者:陳順馨、周豁然、鶴圓、鄭世亮、山地、松木、楊靜怡、陳慧燕

ISBN:9789887046707

出版:蘆葦花開生態教育基金

出版日期:03/2024

 

南涌,一步一景,一步一歷史。

南涌,在沙頭角的一隅,鹿頸之旁,群山環繞,眾水滋養,卻被城巿遺忘,視之為化外之地,南涌之美,正因為她地處邊緣,風景文物甚至人情,保留了昔日的純樸,還有香港300多年的歷史⸺

各姓客家村屋的祠堂,就是清初遷界史的明證;鹿頸路原是清末圍海造田的大直路;南方屏風山上過百年歷史的蘊貞堂,見證了客家「姑婆」的集體生活;東面121山頭的機槍堡是日本佔領時間遺下的血淚;

山頭下的靜觀家塾封存着百年教育史;仍在修建的協天宮承載着民間宗教生活;就連腳下的大直路,原也是標誌着香港農業由盛而衰的分界線⋯⋯
 

每一樣都仿如香港珍貴歷史的一頁,都在南涌這地保存着,在村民口中流傳着。

我們謹以300頁的篇幅,講南涌300年的古,趕在這歷史時空,讓快被遺忘的香港故事留下來,留待你翻開屬於自己的故事。

 

位於新界東北沙頭角的南涌客家村落,有近四百年歷史。南涌五大姓(楊、鄭、羅、李、張)村民及祖先的努力,創造了今日南涌獨特的自然生態及歷史文化面貌,亦見證了近代新界以至整體香港的變化。
 

南涌的生態社區於2013年開始紮根。爲瞭解這個地方的歷史,南涌的成員於2017年開展了南涌口述歷史計劃,通過訪談村民、考察地方及資料搜集,就此地客家人如何建村、開墾、發展產業、推動教育、維護宗教傳統等各方面,整理其歷史脈絡,也書寫個別村民的生命故事。
 

《南涌講古:被遺忘的香港故事》於2024年3月出版。我們希望這些精彩的歷史及人物故事,能夠為香港本土歷史增添重要的一頁,也作爲一份禮物送給地方村民,感謝他們及祖先的貢獻,活出及保留了南涌這片美麗而具有豐富生態及人文價值的土地。

  • 作者簡介

    龍子維

    居於大嶼山散石灣,是次研究計劃發起人。著有《有種大嶼:鄉郊社區營造手記》、《再造香港:從社會創新到參與規劃》等書,策劃地區食農雜誌《大嶼食通信》。現時與學徒共營梅窩社區據點「好老土」。

    黃山

    成長於福建和北京,目前是史丹佛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作為研究者的興趣包括政治人類學、城市研究、情感理論等,亦關注環境與生態議題。另有評論、散文、翻譯等作品。2017年成為「大嶼學堂梅窩口述歷史小組」成員,2018-19年在鹿地塘村居住。

    陳寧生

    現居梅窩橫塘村,曾在香港、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學習生活。回港後,以研究員身份投身不同領域,致力於有益香港社會的議題。作為一個深愛社區、積極活躍的南大嶼街坊,希望政府在進行大嶼山保育時能更加從基層出發,實際地惠民。

    費越

    生於江蘇無錫,流浪在香港,「紮營」在梅窩。電影學生、前多媒體記者、紀錄片製作人。從短片取景到紀錄片報導到參與本研究,帶着攝影機與大嶼交談,用筆勾畫梅窩。拒絕認同身份,但逢人會講大嶼山是我流浪過的一個家。

    土地教育基金

    2013年成立,土地教育基金致力在香港以社區營造和農業保育的方式,推動香港的土地教育。建基於鄉郊的歷史與文化特色,在當地籌辦各項社區營造活動,讓本地居民對地方產生歸屬感,推動地區創新,鬆動主流的發展觀,帶來地區復育的變化。

  • 目錄

    序:為何要講古?

    編序:邊緣回望

     

    第一部 講古

    南涌三回/ 松本、山地

    五屋簡史/ 陳順馨

     

    第二部 探古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涌鄉村經濟的過去與未來/ 周豁然

    苦裹求生再尋新:簡記南涌農業歷史/ 鶴圓

    補上被遺忘的一頁:南涌的教育史/ 陳順馨

    由生到死的信仰系統:南涌的民間宗教實踐/ 鄭世亮

    姑婆的蘊貞堂:單身婦女羣體生活的歷史空間/ 陳順馨、楊靜枱、陳慧燕

     

    第三部 聽古

    不一樣的童年:羅春與羅光武父子/ 陳順馨

    隨山水而來的記憶:訪楊屋貴叔/ 周豁然

    情繫南涌:李馬文及鄭秀文夫婦/ 陳順馨

    活在時代巨浪下:訪村長鄭光明/ 山地

     

    餘話

    後記

    南涌300年大事年表

    受訪者名單

    嗚謝

    參考書目

£36.00價格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