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拾荒」,在你腦中首先閃過的是甚麼?
一直以來對「拾荒者」的想法又是甚麼?
城市的正常運作從來由最微小的東西推動,但那份微小是否已被五光十色遮蓋與遺忘?站在邊緣,住在窄路,但其實他們自帶光芒。書中的「拾荒者訪談」細味拾荒者真實生活,「拾荒議題研究」從歷史、國際視野及本地十二位持分者的角度深入分析議題。你會發現「拾荒」非只與貧窮有關,在媒體塑造的既定印象以外,還有更多事情待我們一一探討。
香港首本拾荒者紀實,從拾荒者訪談到拾荒議題研究,讓我們來好好認識跟我們的城市息息相關的拾荒者。
關於「拾平台」——起源與理念
序一 弱勢社群倡導工作的核心
/黃和平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政策研究及倡議總主任
序二 閱讀「拾荒」,看清時代!
/龐一鳴 一、二拳書館創辦人
序三 生命影響生命—拾荒者的福音力量
/龔立人 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客席副教授
編者自序
第一部分 「拾回尊嚴」的街坊故事
第一章 黃月嫻 上水黃姐——我執到自己冇本事執為止
拾荒觀察學 長者就業真係咁難?
第二章 陳恭蘭 北角蘭姐——做到躝下躝下,直至做不到
拾荒觀察學 拾荒者的回收工作究竟違了什麼法?
第三章 區鳳蘭 葵芳蘭姐——老伴離世後,一個人的拾荒
拾荒觀察學 兩種對拾荒者的不尊
第四章 鄧惠珍 土瓜灣珍姐——從廣州到香港,拾荒基層眾生相
拾荒觀察學 拾荒者不為人知的日常
第五章 好姐——我又不是偷嘢,我光明正大!
拾荒觀察學 多元的友善對待拾荒者方案
第六章 陸雁聲 旺角陸生——做人最緊要正直,係就係、唔係就唔係,冇花冇假
拾荒觀察學 與拾荒者同理又同行
第二部分 「拾義之城」:我城十二種看拾荒者的視野
第一章 由現象到真象,拾平台這五年做什麼?
社會第四權力角度/吳卓恆 傳媒人
第二章 難演的反派
清潔執法角度/李美笑 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職工權益工會副主席
第三章 誰拖欠了拾荒者的勞動?
性別勞動角度/梁芷茵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組織幹事
第四章 真心英雄
回收商角度/葉文棋 喵坊 Mil Mill 創辦人
第五章 畀人睇到又如何?
環保倡議角度/朱漢強
第六章 「窮,沒有辦法。」——從社會保障角度透視長者晚年狀況
社會福利保障角度/嚴祉琦 政策研究員
第七章 香港拾荒者的處遇:貧窮、勞動及保障
社會學研究角度/陳紹銘 城市大學社會與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
第八章 社區支援拾荒長者的建議
社會服務實踐角度/呂家俊 註冊社工
第九章 創意設計對拾荒工作的重塑
社會創新角度/陳嘉興 設計師及視藝藝術家
第十章 從空間公義思考拾荒議題
城市規劃角度/郭善潔 城市規劃師
第十一章 回收友善空間的可能性
全球視野角度/蘿蔔 全球化監察研究員
第十二章 黃姐
光影與藝術的角度/任俠 導演
第三部分
從國際視野看拾荒議題
第四部分
香港拾荒議題發展簡史
後記一 情理兼備的友善對待
/莫慶聯 前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部高級講師
後記二 信仰的公共實踐:「執屋」神學
/龔立人 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客席副教授
後記三 勞苦所得成果
/梁友東牧師 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
既看到街坊的個人故事,使他們在你面前不再面目模糊,也帶你連接到制度政策視野中。
——程展緯/獨立勞工研究員。
這本書揭示出來隱藏了的真相:拾荒,跟所有人都息息相關,跟整個社會不同議題都環環扣連,拾荒議題,比你想像中更埋身。
——龐一鳴/二拳書館創辦人
細緻總結了「拾平台」對拾荒群體的工作,介紹多元的實踐經驗,並展現不同界別人士的觀點,是香港市民與學生不可錯過的好書。
——黃洪/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教學)
透過拾荒者的自述,了解他們如何開始拾荒回收的工作,及工作日常上面對的難處,使議題不再只是限於冷冰和遙的數字,而是與你我生活密切鶘相關的香港故事。
——林善/《不赦之罪》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