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鬯與南洋結緣於1952年。那年,他和鍾文苓、劉文渠、張冰之、趙世洵四人打著「香港五虎將」的名堂,浩浩蕩蕩南來星洲創辦《益世報》。在南洋的五年,不長不短,他遇見哪些人?做過什麼?寫過什麼?南洋對他的人生與創作有何影響?許多讀者與研究者對他這段歲月的理解大多是碎片化的。
2010年劉以鬯將他50多篇南洋短篇小說結集成《熱帶風雨》,是首次最集中的南洋文集,但《熱》只收集劉離星洲後,寫于香港,傳回《南洋商報》發表的作品,甚至還遺漏掉這時期不少作品。本書編者挖掘和爬梳新加坡圖書館館藏的舊報刊《益世報》《中興日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和《星期六》等,並跟新加坡多位收藏家借閱小報、舊書刊,同時得到劉太太熱心相助,提供珍貴的剪報和手稿,終於,劉以鬯南洋作品、史料幾乎收全了。
本書收錄137篇南洋短篇著作,分為小說、詩歌與雜文、評論三大類。短篇與微型小說97篇;難得一見的詩歌18首;影評8篇;雜文9篇;文學評論5篇,蔚然可觀,輯成劉以鬯目前最全的南洋短篇作品集《潮濕的記憶》。這於劉以鬯和他的文學寫作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發現。
產品詳情
目錄
推薦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繪者簡介
編者簡介
劉以鬯
BBS,MH,原名劉同繹,字昌年,香港著名小說家、編輯,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教授。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寧波鎮海。一九三六年開始發表創作,主要作品有《酒徒》《對倒》《打錯了》《寺內》《天堂與地獄》《島與半島》《他有一把鋒利的小刀》《郵票》《劉以鬯手稿:郵票裏的文學世界》等。《郵票》是作者最長的長篇小說,一九七一年至七三年連載於《明報晚報》,今首度出版單行本。我們知道,劉以鬯長篇小說的創作,最初邊寫邊連載發表的版本,與其後成書的版本差別很大,《有趣的故事》原文二十三萬字,作者成書時大刀闊斧,只保留兩萬字的一個短篇;《鏡子裏的鏡子》原文十八萬字,成書時刪削為六萬字的一個中篇;《對倒》十二萬字一度改為短篇小說。這部《郵票》長逾五十萬字,作者一度亦曾只節取開頭的五萬字,改名為《郵票在郵海裏游來游去》發表。而今保留連載小說的全文,原汁原味印行,相信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非常有趣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