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Yes24、阿拉丁等網路書店暢銷排行榜,一上市立刻再刷三次
★《朝鮮日報》等十多家新聞媒體推薦
★獨家收錄:作者柳泳夏教授給臺灣讀者的繁體中文版序
◎鴉片戰爭後,英國指名要這個只有8,000人的小漁村。因為那是太平洋入口。
◎面積這麼小,為何經濟自由度全球第一?因為這裡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
◎表明自己隸屬哪個同鄉會,事業就會被保護,在香港,人際關係比法律更重要。
◎港人想「去中國化」,《國安法》不是導因,1967年六七暴動就已埋下抗爭種子。
現在的香港,普通話多了,廣東話少了!簡體招牌多了,港味小店少了,
講述黑道話事的港片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雖遠必誅的內地愛國電影!
路邊小販賣的《蘋果日報》、《立場新聞》沒了、街道上的六四符號也消失了,
多出來的是《國安法》,和新聞播放前要先放45秒的「國家宣傳影片」。
本書作者柳泳夏,是韓國白石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香港主修中國現代文學理論,並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
曾在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任教,也是中國南京師範大學中韓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他留學香港、遊走兩岸三地,三十多年來親眼見證香港的社會文化變化,
本書是他從外國人的「第三眼」歷史視角出發,
從鴉片戰爭、97年回歸到港版《國安法》通過,
香港如何變成我們記憶中的「東方明珠」?如何再次扮演關鍵之地?
◎主權模糊、教育自由,小漁村變全球金融重鎮
從歷史角度看,香港最大缺點是「主權一直很模糊」,
但也因模糊(零關稅),使其成為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第一的「地方」。
創造出香港跳躍式經濟成長的主因,就是「英式教育」,
港英政府當年埋下的「自由之風」,讓香港主要大學至今仍居亞洲前茅。
◎97回歸後,這裡是讓「中國人最快富起來」的地方
中國政府曾派公務員到香港學金融體系,
因為「港式資本主義」世界聞名,成為中國最快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榜樣。
還一年派送7,000萬名中國觀光客刺激消費,振興香港經濟。
直到2000年,「蝗蟲」開始入侵:中國的新人海戰術。
(這是港人對以購物、旅遊、孕婦生產、移民為目的的中國人的貶抑。)
這群人搶奶粉、搶醫院病床、連便利商店的東西也被一掃而空。
此時的回歸,對香港人來說,經濟利益已無法取代實際生活的不便。
◎《國安法》出現:用意識教育,把港民變國民
《國安法》生效後,政治傾向已成人事標準,而非能力。
小學生要接受「國家安全教育」,只為了把香港市民變成中國國民。
後遺症是?至今已有超過3,800位公務員請辭,創下回歸後最高紀錄,
勞動人口也減少約20萬人。
因為只有「愛中國者」才能成為香港領導人。
香港大學建校、省港大罷工、邵氏電影成立、六七暴動、還有
2014年,香港展開79天爭取直選的「雨傘革命」,抗爭活動最終黯然落幕;
2019年反送中運動,雖讓港府撤回《逃犯條例》,卻也衍生出元朗白色恐怖事件。
很多人都在問香港的下一步是?這顆東方明珠如何再次扮演關鍵之地?
這位研究中港臺問題三十多年的學者,給了答案:
當中國政府陷入與外國強權「非我即敵」的經濟困境時,
利用香港地利之便,重新與世界經濟接軌,也許就是最好的答案。
前言 香港的自由、民主消失了嗎?
第一章 因戰爭被推向經濟發展前端
第二章 你是英國人還是香港人?
第三章 過客心理,隨時都可走人
第四章 老一輩親中,新一輩親港
第五章 沒有民主,只有自由
第六章 最強大保護力量,同鄉會
第七章 日本竟也統治過香港?
第八章 港版文化大革命,六七暴動
第九章 東西文化並存的第三空間
第十章 一國兩制真的結束了嗎?
第十一章 六四事件,再無人悼念
第十二章 當年,六成港人期待回歸,現在呢?
第十三章 誰成為香港真正的主人?
第十四章 重洗血統,喚起中國基因
第十五章 消失的香港
結語 原香港正在消亡,新香港正在誕生
參考文獻
作家/蔡珠兒
國際獨立記者/楊智強
常見問題
本店提供來自香港及台灣的各類中文書籍,囊括歷史、文化、社科、文學、哲學等不同範疇,並有適合兒童和青少年的讀物。
如果找不到想找的書,請按此填寫訂書查詢,本店會盡快與你聯絡。
你可以親身到店或按此在網上書店加入會員。年費僅需£10,即可專享多項優惠,包括全年買書九折、優先預購新書、以及會員獨家專享優惠。
會啊,本店提供英國及指定歐洲國家的送貨上門服務,且不設最低消費金額,一本都送。除此之外,在英國的讀者亦可選擇到指定便利店、油站或郵局等自取,免卻在家苦候包裹的煩惱。買滿£59更即享全英免費送貨,讓你盡情享受閱讀樂趣。
所有書籍文創商品均從英國寄出,除含預購書籍之訂單外,所有英國訂單約一週內會寄抵府上,如有延誤請與本店聯絡。
本店提供£50、£20、£10三款面額的禮券任君選擇,從購買日起計有效期十二個月,可在門市和網上書店購物時使用。無論是節日慶生、畢業禮物、活動獎品,本店禮券都得體合宜,除向摯愛分享喜閱,更可支持本店香港文化事業,一舉兩得,歡迎按此選購。
本店不時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包括讀書會、作者分享會、兒童中文故事班、粵英語言交流等,希望延續香港文化、促進交流。請留意本店各社交平台最新活動資訊,期待在活動中見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