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市將於5月18號遷至150E Derby Road Stapleford NG9 7AY,舊址5月10號最後營業

本是同根生:哲學的啟蒙課

£12.00

Out of stock

第一版序

這本書是1989年我在約克大學哲學系秋季學期講授課程的輯錄

儘管市場上的入門書已經飽和,但我還是決定向大家呈獻這本書,當中的內容比平常的更少偏見,所以更全面,也可以作為這個範疇的一種研究。這種研究很重要,因為它確實表達了我個人的觀點就是批判理性主義的一種看法,或多或少是沿襲我的老師卡爾·波普爾爵士的思想。

我想持平,盡量不表達自己的觀點以減少我的偏見。我不斷與其他哲學學派辯論,特別是聲稱哲學不屬於正常生活的範疇內的反哲學家。我又與存在主義者辯論,他們對於生命意義的壟斷式說法實在有點誇張。在這兩者之間,當中幾乎不存在一個完整的哲學。我能夠補充的是,我亦批評批判理性主義,至少對波普爾的原始版本是如此。其餘的可能是一團糟,但我希望讀者對哲學的認識,比閱讀平常課本所得的更好,並且對哲學的不同流派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展開研究。

我在抽象和具體、古希臘人和現代世界之間反復交錯論述,難免會令人覺得混亂,但我希望我的讀者能夠多少穿梭其中,這是他們前所未有的經驗。我希望這次的經歷有激勵性。這是同一個課程經修正後的再版。當中的內容,除了務求澄清和精準之外,沒有增加或修改我感謝太太Judith Buber Agassi 做了多不勝數的修正,並感謝Lance Odland 細心校閱最後定稿。

課堂內的講論,是建基於以下閱讀清單:柏拉圖最早期的對話(《蘇格拉底之死》)、海涅的《德國的宗教與哲學》、羅素的《哲學問題》、佛洛伊德的《文明與缺憾》,以及波普爾的《猜想與反駁》。

這些書很容易找到。它們內容豐富、可讀性強,亦不需要先有任何知識才能閱讀,惟所引用的最新著作中的某些章節,則沒有照顧到入門者的需要。即便如此,這本書仍然是非常簡明、直接和與時並進的,以便讀者可以輕鬆地切入自己認為合適的部份,從而學會自己作出選擇的能力。此書面世,要鳴謝的人不能盡錄,亦要感謝上述提及的那些著作。

最後,在本書附有詞彙表;它只能當作是差劣的代用品,不應取代查字典和百科全書的良好習慣。

北約克,1990年12月

——————–

譯者序

紀念約瑟·艾格思老師(7.5.1927-22.1.2023)

本書的原作者,我的老師 Professor Joseph Agassi今年1月22 日逝世,終年95歲,直至逝世前數星期,他仍孜孜不倦寫作、參加網上討論,身體力行他的哲學理念。這第三版中譯版包括多個原著第三版的增刪(見作者第三版序),也趁機稍稍改善了上一中譯版的行文,可惜我們已無法將新一版送到老師跟前了。

在這個灰暗的時代,我們還要讀艾格思這本書嗎?在我的心目中,雖然艾格思一生著作無數,範疇涵括科學、科學哲學、邏輯學、 社會、文化、藝術、政治倫理等等,無疑是位重要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但對我來說,這一切都不及他作為一位令學生終生受用的老師那麼重要。他一生注重教育理論和教學,以性質為一個哲學入門課程的 此書做總結,實在最合適不過了。本書傳授的不單是一套宏觀的哲學 知識,更是對知識和理性探討的指引和態度的示範。在灰暗的時代, 充滿迷惘的此際,我們需要的不是權威的訓示,而是敢於直面沒有權 威,只有不住理性探索和考驗的精神,不停改正錯誤,尋求改善。

學而時習之一哲學精神有賴試驗及承傳。艾格思在80歲寫了《A Philosopher’s Apprentice: In Karl Popper’s Workshop》,申明他的一生所學的哲學承傳自批判主義哲學 critical rationalism 宗師波普爾 Karl Raimund Popper,他稱自己為「波普爾的學徒」,雖然他當年不得已斷然脫離波普爾的門牆,終身受到師門排斥,但始終不悔。

哲學是理性的探討,而科學一向被視為理性的典範。艾格思跟波普爾都是有深厚科學根底的哲學家。然而哲學界深信科學的特性是證明,因而不住爭論如何從特殊性的經驗證明普遍性的科學理論,波普爾則認為科學根本不可能「證明」:經驗不能證明科學理論,但卻能推翻科學理論,科學之所以為科學,並非基於它得到「證明」,而是基於它的「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科學的進步,是一個不停批判當前的權威理論、不停推翻(「證偽」)舊的理論、提出新的理論,又將新理論付諸批判的歷程,簡而言之,就是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猜測與推翻。每次一個有重大普遍性的權威理論被新的經驗推翻,由新的理論取代,都帶來科學上的「革命」,科學史上充 滿這方面令人驚嘆的例子,科學根本就是個continuing revolution:不斷的革命。

「可證偽性」的方法和精神不限於自然科學而是貫徹一切理性探討,這個精神和思考方法,正是波普爾倡議的「批判主義哲學」: critical rationalism 的重心。在本書裡,艾格思就用了「我應該怎樣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作為探討的主題。我在中譯本「導讀」則試圖討論在法律學方面的應用。

可證偽性的想法其實一說明;最著名的例子是,無論多少隻白天鵝也不可能證明「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更直接地說「天鵝是白色的」是真,但只要發現一隻黑天鵝,就足以證明「天鵝是白色的」是偽。既然如此,還有甚麼可爭辯的呢?

首先,要這個毫不妥協的結論得到接受,波普爾要反駁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大學派,可證偽論提出之後便遭受多方面的抨擊,包括指這個理論不切合實際情況,因為在大學、在研究所裡的科學家事實上不是那樣做,也包括批評在爭辯邏輯上,所謂「證偽」——由某個經驗推翻某個理論—— 不能成立,只能成立兩個提述(理論和經驗)互相矛盾。

反對批判哲學主義的另一個來源是反哲學和反理性的潮流。前者最著名的代表是維根斯坦,他認為所謂基本的哲學問題不過是語言上的謬誤混亂,只要理清這些混亂就可見這些高深問題「本來無一物」 後者 — 反理性學說 — 則認為理性不能為我們提供最需要的答案,哲學的意義最終是強烈的意志和信念。艾格思在本書內對這些學派一一討論和回應。最根本的問題是,人性裡對安全感有很強烈的需求,需要有一個不會錯(「證明」)的權威,為我們提供堅固的道德基礎, 而證偽說和批判主義迫使我們放棄這些追求,接受猜測與推翻為理性的楷模。

從這個角度看,批判主義哲學其實不只是知識論的一個學說,更是一種人生觀 — 如果追隨者認真相信而身體力行。艾格思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甚至比「師父」更執着地實踐這套思想,從容付出世俗成功的代價。

民主、每個人的自主權和開放社會,是艾格思和波普爾的共同信念。艾格思認同波普爾認為民主的意義是被統治的人民有權透過票箱、不流血罷免統治者,但批評波普爾沒有深入討論民主制度結構,沒有真正討論領袖這個重要問題,是他政治思想的重大缺陷。

艾格思最遺憾的是波普爾拒絕跟他討論倫理學問題,艾格思認為,經過二十世紀大屠殺和原爆兩大震撼人心的災禍,我們不能不重新檢視人類可作之邪惡,不能不認真思考如何挽救人類於滅亡。他認為哲學家以這是沾染「政治」為名逃避領導或參與領導這方面的討論不能接受。

艾格思對波普爾另一大遺憾,是波普爾多年來拒絕接受形而上學的地位。艾格思一直相信形而上學對科學的想像極為重要,科學往往從形而上學發展出來,所以必須得到討論和批判,不能以其不可嚴格證偽而遭批判哲學忽視。事實上,艾格思一個重要的觀點是他對錯誤的看法。錯誤—被證為偽的理論,仍然可能是偉大的理論,因為它開闢了新的想像、新的路向,證偽不是全部,一個理論的豐富與貧乏同等重要,我們需要作出適當的評價。

因此,在艾格思的心目中,批判應該是誠實而理性的,不應為擔 心錯誤或被誤認為不尊重而避開或轉彎抹角;率直的批判不應被視為冒犯,反而是對一個有意義的理論應有的尊重。在艾格思的著作——包括此書——我們屢屢看到他這態度的呈現:他在指出某位哲學家或學說的錯誤時,往往不忘指出其「偉大」。無論在著作和教學,他都着重培養一種習慣:不要怕說錯而不說出來,不要將發現錯誤等同否定整體價值。

這些做哲學的原則和態度對理解艾格思很重要,而這也是他始終與學術界建制格格不入的一個原因。學術界的建制往往着重炫耀學識與出名的師承,艾格思認為這與做哲學無關,反而窒礙真正的批判。他不肯在大學的派系「埋堆」,寧願面對種種有形無形的敵意對待。

其實這與波普爾的命運也不無相同。2004年,學者劉擎在波普爾逝世十周年發表了一篇紀念文章〈卓越而速朽的思想家〉。他問,為何波普爾這位二十世紀的偉大哲學家生前享有如此顯赫的聲譽,但死後卻如此迅速被人遺忘?他認為「證偽論」誠然不是波普爾始創,但若非他具備進入複雜而深奧的科學內部知識討論的能力,證偽論只會被看作痴人說夢,無力對思想史發生任何影響。劉擎認為,波普爾之所以容易被遺忘,不是由於他的理論太深奧不易辨明真偽,剛相反,是因為太簡易清晰了。他這樣總結:「在學術界,我們習慣於敬畏晦澀的學說,但我們常常忘記:正是通過極為卓越的工作,一些原本複雜的思想謎團才變得清澈起來,一些被許多晦澀的文本反覆討論的問題才獲得了可能的解決出路。波普爾正是這樣一類卓越的思想家。」

令我想起哥倫比亞與雞蛋的故事。他的挑戰是:一隻雞蛋怎樣能夠直立不倒?眾人計窮之際,哥倫比亞拿起雞蛋輕輕敲平一頭的蛋殼,那鷄蛋就能直立不倒了。於是眾人都說:「啊,這麼容易,我也做到啦!」這正是真正的發明的特徵:在提出之前沒有人想到,提出之後人人都認為顯淺不足道。

劉擎對波普爾的分析,某程度上也可應用於艾格思,而艾格思比波普爾更加貫徹。他的學生,多多少少也沾染了他的精神,令我想起金庸小說:「入我門來,遇禍莫怨」。

在學術界的成功與否,遠遠不及哲學人生的豐富與貧乏、活在真理還是活在虛偽重要。無意在學院門牆內爭一席位的哲學學生,更加可以心安理得探討艾格思的哲學旅程。

吳靄儀2023年8月

國際書號:
9789887923787
出版:
2023年9月
出版社:
產品分類:

相關產品

【南寶興】DISNEY 25K定頁方格筆記:小熊維尼
【南寶興】DISNEY 25K定頁方格筆記:小熊維尼

£1.00

夜行紀錄
夜行紀錄
羅貴祥

£17.00

【南寶興】DISNEY A4文件夾:小魚仙
【南寶興】DISNEY A4文件夾:小魚仙

£1.00

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
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
西西

£13.00

逆權教師【決定版】
逆權教師【決定版】
良臻

£19.00

衛斯理系列少年版:鑽石花(上/下冊)
衛斯理系列少年版:鑽石花(上/下冊)
耿啟文, 衛斯理

£18.00

【PILOT】極細擦擦隱形筆 0.38mm:粉紅/P
【PILOT】極細擦擦隱形筆 0.38mm:粉紅/P

£2.00

死線已是十天前:日本文豪的截稿地獄實錄
死線已是十天前:日本文豪的截稿地獄實錄
室生犀星, 木下杢太郎, 子母澤寬, 堀辰雄, 萩原朔太郎, 川上弘美, 小林多喜二, 芥川龍之介, 夢野久作, 石川啄木, 北原白秋, 森鷗外, 武者小路實篤, 二葉亭四迷, 福澤諭吉, 山本有三, 梅崎春生, 川端康成, 島崎藤村, 內田百閒, 太宰治, 林芙美子, 橫光利一, 江戶川亂步, 梶井基次郎, 吉川英治, 菊池寬, 谷崎潤一郎, 志賀直哉, 泉鏡花, 夏目漱石, 田山花袋

£12.00

破產書商札記
破產書商札記
威廉.達泠 Sir William Y. Darling

£18.00

彌敦道 Nathan Road
彌敦道 Nathan Road
盧沛雄 Kenneth Lo

Original price was: £36.00.Current price is: £28.00.

姓司武的都得死
姓司武的都得死
譚劍

£17.00

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
曾經以為中國最幸福
石平, 矢板明夫

£16.00

民字集
民字集
生活營造

£18.00

光輝歲月・香港百年II:追星、炒樓、錢錢錢,那段繁榮發展與創造奇蹟的黃金年代
光輝歲月・香港百年II:追星、炒樓、錢錢錢,那段繁榮發展與創造奇蹟的黃金年代
雪姬 Suki Yeung

£17.00

中式點心簡單上桌+流行中式點心
中式點心簡單上桌+流行中式點心
薛嘉琳, 楊世惠, 李麗蓉, 許正忠

£21.00

給孩子的港臺散文
給孩子的港臺散文

£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