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7年夏多布里昂流亡倫敦,在貧病交加之中寫了一部著作,題目《革命論》,論述從希臘民主制到法國大革命所有的革命運動。五年之後,他好像換了一副面孔,寫了這部歌頌中世紀、歌頌聖經、歌頌上帝的《基督教真諦》。這兩本書的對立只是表面的,《革命論》不是一本瀆神的書,而是一本懷疑和痛苦之書。《基督教真諦》雖是一部應時之作,在大革命造成的社會動盪中,社會運作的失序,不同社會階層的人質疑以往社會所遵循的道德規範,人的信仰崩潰了,該如何收拾潰散的人心、挽救法國的傳統價值,則是夏多布里昂最感焦慮的問題。在此他竭盡全力,為基督教辯護,希望以重建信仰來拯救法國。
「沒有倫理道德任何社會都不可能存在,沒有宗教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倫理道德。」夏多布里昂這部卷帙浩繁巨著,前後寫了三年,1802年首次面世,距今已兩百多年了,直到今天還有一種逼人的、尖銳的現實感。論者說:「它在法國的思想史上扮演了一個決定性的角色。 《基督教真諦》出版之後,一切都和以前不完全一樣了。 」
產品詳情
目錄
推薦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繪者簡介
編者簡介
夏多布里昂 Chateaubriand
一代浪漫主義巨人,他同時也是一位政治活動家,基督教思想家和保皇黨人,但他絕對不是傳統意義上鼓吹專制的保皇黨,也不是宣揚宗教信條的神學家。夏多布里昂說:「從本性上說,我是一個共和派;從理智上說,我是個保皇黨;從道義上說,我是個波旁派。如果我不能保留正統的君主制,比諸一個不知誰生下來的雜種君主制,我遠更喜歡民主制。」
郭宏安
生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1978年起開始翻譯法國名著,譯有《波德萊爾作品集》(四卷)《加繆文集》(三卷)和夏氏的《墓中回憶錄》,曾榮獲傅雷翻譯出版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