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香港譯本*中英對照*詳盡註釋
「當政權的暴虐或無能令人民忍無可忍,他們便有權拒絕擁護它,甚至違抗它。」
「如果不公義的法律要求你把不義施於另一人身上,我建議你違抗它。在任何情況下,我都絕不容許自己變成自己討厭的人,去做自己批判過的惡行。」
「當一個政府不公不義地把人民投進監獄,監獄就是義人最應該待的地方。……那是一個與世隔絕、卻更自由高尚的地方。那是政府把不順從的異見者投進去的地方。 那是自由的靈魂在蓄奴州裡,唯一可以尊嚴地活著的地方。 」
—— 梭羅〈公民不服從〉,1849年
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寫於一百七十多年前的〈公民不服從〉,以作者自身經驗闡述公民抗命深意,影響一代又一代人。聖雄甘地的非暴力抗爭、馬丁路德金的黑人民權運動,以至香港的雨傘運動,都曾以實際行動遙相呼應。
〈公民不服從〉歷來有不少中譯本,可惜大多譯得佶屈聱牙,加上作品年代久遠,背景不易理解,毫末書社的全新香港譯本附詳盡註釋,譯筆流暢,用詞貼近時代,為讀者展示煥然一新的梭羅。
產品詳情
目錄
推薦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繪者簡介
編者簡介
亨利.大衛.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
美元著名散文家、自然愛好者、詩人、廢奴主義者和知行合一的哲人。
梭羅一生只出版過兩本書,死後卻影響一代又一代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湖濱散記》是在湖畔小屋獨居兩年的生命反思,時至今日仍被簡約主義者奉為必讀聖經,也是關注環保人士的枕邊書。
梭羅影響世界最深遠的文章是〈公民不服從〉。文章開宗明義反對美國的奴隸制,提倡以非暴力的手段,對抗不義政權。〈公民不服從〉面世一百七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閃耀著光芒,為全球公民抗命者燃起靈魂深處的火炬,為非暴力抗爭提供最堅實的道德基礎。
留下來的人
熱愛梭羅的七十後香港人。兼職譯者,全職書蟲。
聯絡:tippublish@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