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流轉,不僅記錄著市場交易的軌跡,更映射出國家治理、社會變遷與思想演進的深層脈絡。從漢代五銖錢到清代銀本位,從唐宋交子到近代信用貨幣,中國歷史上的貨幣制度不僅影響了市場,也塑造了國家與社會的互動模式。
本書核心關注中國經濟史中的關鍵問題:
.貨幣經濟與自然經濟的循環模式——為何中國歷史上貨幣經濟與自然經濟反覆交替?
.「全漢昇難題」:盛世物價低廉之謎——為何唐代前期物價低廉,卻仍被視為昇平盛世?
.政府干預與市場運作的權衡——從鹽鐵專賣到明代大明寶鈔,政府對貨幣的控制是經濟繁榮的保障,還是衰退的根源?
本書特色
.史料嚴謹——大量引用出土文獻、清代刑部宗卷、明清財政文獻、盛宣懷檔案等、中華民國外交部檔案等一手史料,還原貨幣制度與歷史發展的演變過程。
.視野宏觀——融會古典經濟學、貨幣史、經濟思想,探索中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
.理論與實踐結合——透過歷史比較分析,討論現代經濟政策的可行性與挑戰。
本書是趙善軒教授二十多年學術研究的集大成之作,適合對中國經濟史、貨幣制度、政治經濟學感興趣的讀者,亦可作為學術研究、政策制定的參考讀物。歷史並非過去,而是理解當下與未來的關鍵。
〈自序〉 倫敦泰晤士河畔談 中國經濟史的變局與抉擇
〈代序〉「成一家之言」的意義 劉志輝
編者說明
第一篇 貨幣與經濟思想
第一章 | 《管子》其書其人與現實主義精神
第二章 | 漢文帝放鑄政策的經濟影響
第三章 | 黃老學說與司馬遷的經濟思想
第四章 | 《史記.貨殖列傳》的生產行業
第五章 | 《史記.貨殖列傳》的國家經濟史論述——司馬遷選材取向分析
第六章 | 司馬遷的「求富尚奢觀」——從《史記.貨殖列傳》看太史公的經濟思想
第七章 | 司馬遷為商人立傳的尺度
第二篇 政府干預與市場經濟
第八章 | 專賣、選士與路徑依賴下的司馬遷經濟思想
第九章 | 從英譯《史記》說起——司馬遷「因善論」釋義
第十章 | 漢官秩若干「石」定義考
第十一章 | 干預主義與反干預主義——《鹽鐵論》中的經濟思想
第十二章 | 《老子想爾注》的反欲思想——兼論與《史記》之比較
第十三章 | 從《二年律令》看漢初自由經濟——兼論荀悅「上惠不通」說.
第三篇 貨幣體制與經濟變遷
第十四章 | The Monetary Thoughts of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D 220–280)
第十五章 | 兩漢三國自然經濟與貨幣經濟之角力——從貨幣思想探究「中古自然經濟」之形成
第十六章 | 唐玄宗時期貨幣非國家化的辯論
第十七章 | 盛世物價低賤的困惑——讀全漢昇先生物價史札記
第十八章 | 北宋長江農業與政府之稅入
第十九章 | 反格雷欣法則下的大明寶鈔
第二十章 | 明末清初的關稅收入——讀倪玉平《清代關稅:1644 – 1911年》札記
第二十一章 | 從人口、物價、工資看十七至十八世紀的國民生活水平 ——《清朝乾嘉之後國勢衰頹的經濟原因》導讀
第二十二章| 包世臣的貨幣思想研究
第四篇 企業史與經濟倫理
第二十三章 | 一八七○至一八九○年上海機器織布局與輪船招商局的尋租行為
第二十四章 | 鄭觀應「專利經營」建議及上海機器織布局的實踐
第二十五章 | 替代理論的中國經驗——以輪船招商局、上海機器織布局為例
第二十六章 | 華人商業倫理的交易費用——近代企業管理的考察
第五篇 學術與思想史
第二十七章 | 評宋敘五《西漢貨幣史》
第二十八章 | 饒宗頤、三杉隆敏與海上絲路考
第二十九章 | 何炳棣與中央研究院斷交考——兼論海外華人的政治認同轉向
名人推薦
黃兆強(東吳大學名譽教授、東吳大學前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前臺北市錢穆故居執行長 )
倪玉平(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楊永漢(孔聖堂禮仁書院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