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眼、慧眼、毒眼,無所不讀
作家之心、學者之眼、俠女心腸
擺脫黑暗的讀書指南
「正是,書林之中,每一棵樹,都是一本會生長的書;
來往的人物,理當酷愛讀書著書,應該都是尊道顯義之人。」
——羅青(作家、畫家)
愛情往往會淡化,愛人往往會變心,書卻不會,它們是你最忠實可靠的朋友,永遠在那裡,在你孤獨時給你作伴,在你愁悶時幫你解憂,在你絕望時給你希望。——王璞
王璞的讀書隨筆具有作家性情,具有獨特角度,敢於作判斷,不時作驚人之語;同時筆下既見大歷史,也有個人成長的記憶;作評論時痛快淋漓,寫回憶時細膩動人。同時王璞也將讀書與觀世結合,在文本的世界與現實世界中來回比對評論,尤其對於歷史中的不自由處境多有批判,本書是一位自由主義讀書人以閱讀穿越黑暗的路線圖。
假如你曾親身經歷過極權主義暴政,這首詩還會有別的解釋嗎?只需一個關鍵詞,這些支離破碎的句子,這些連連不斷的省略號,便會以哀歌、哀樂、葬禮進行曲的形式集結,呈現出詩人想表達卻一時不能明確表達的涵義。——〈阿赫瑪托娃如何走過黑暗時代〉
而所謂文學,不就是去除了國別、族別、宗教政治差別的客觀敘事嗎?它表現的不是一地一族一國的苦難,而是人類普遍生存困境。——〈古爾納的天堂信息〉
推薦序 星空書店的門把/羅青
第一部 文學放題
我們那年代的翻譯家
崇洋媚外:禁書時代搶着讀的書
右派父親為我們譯的書
多麗絲.萊辛:特別的貓
伍爾芙《普通讀者》
辛辣的反省:格拉斯《鐵皮鼓》
《暗星薩伐旅》:要不要留在你的國家?
暴政時代的精神貴族
阿赫瑪托娃如何走過黑暗時代
跟着布羅斯基遊聖彼得堡
普拉東諾夫:身處絕境也要寫作
我讀哈代:令人驚艷的雖敗猶榮
福克納與小說實驗
馬克吐溫:美國式幽默
索爾.貝婁:《太多值得思考的事情》
三位大師筆下的印度
《暮色將近》:臨老變身大作家
馬斯克、貝佐斯、朱克伯格都喜歡的作家
道格拉斯.亞當斯:啟示過馬斯克的作家
聶魯達的岐路
札加耶夫斯基〈去利沃夫〉
沒有國籍的詩人
拉美文學爆炸
我的寫作聖經:馬爾克斯《番石榴飄香的日子》
我喜歡的日本作家
我讀川端康成:純美世界與現實關懷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簡井康隆的一鳴驚人
村上春樹最感動我的一本書《棄貓》
米沃什:堅持發出自己的聲音
古爾納的天堂信息
作家沒有祖國
奧茲《愛與黑暗的故事》
野火燒不盡—讀聶紺弩《北荒草》
〈從前慢〉
梅娘竟然活了下來
羅青:不明飛行物來了
夢裡的翅膀
第二部 憶傳放題
別鬧了,費曼先生!
托馬斯.曼:為自由放棄一切
奧威爾的噩夢
不惜一切代價買自由
倖存者的聇辱
中國的白俄難民
西伯利亞的囚徒
我以星辰書寫我志在天空
鮮卑利亞
再也回不到從前:薇拉回憶納博科夫
愛森斯坦之死
吉卜力的天才們
《失焦》:卡柏的戰地攝影
此地居然形勝:上海淪陷時期的文化生活
聞道是西方寶樹曰婆娑
張恨水:《我把這世界看透了》
朦朧大間諜
高粱地上的語言學家
年高德劭:周有光到沈從文
杭藝三劍客
我對這個世界沒甚麼可說的
動物童話
都有一本血淚賬:《費正清的中國回憶錄》
致命的「相遇」
永抱遺篇泣斷弦
後記 讀書也是一種戀愛行為
爽讀推薦
李靜宜(作家、翻譯家)
房慧真(作家)
陳健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客座研究員)
廖偉棠(作家)
鴻鴻(詩人、評論人)
顏純鈎(作家、資深編輯)
顏擇雅(評論人、出版人)
鍾玲(作家、學者)
(按姓氏筆畫序)
各界好評
「王璞女士自幼酷愛讀書,在烈日灼身無書可讀的艱困環境中,在上下左右現實銅牆鐵壁的微小隙縫裡,狼虎巡行、窮搜猛追、幾番掘撬,無數掏挖,居然養成古今中外各類圖書,無所不讀的習慣。」——羅青(作家、畫家)
「我們為什麼喜歡讀文學書?因為我們對別人的生命好奇,並以此觀照自己的人生。不管如何,只要多讀書,之後寫不寫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珍視生命。」——顏純鈎(作家、資深編輯)
「王璞女士文筆明快,熱情洋溢,非常難得。讀某些年輕評論者的文章,故做冷靜,卻夾纏不清,其實是無自信、無觀點。這本讀得痛快,我樂於推薦!」——鴻鴻(詩人、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