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自己,往往是我們最無助的時候⋯⋯
人生的意義這東西,到底是否存在?!
從了解日常情緒狀態,到紓解絕望的一本書
● 情緒不是心理學的範疇嗎,哲學能處理情緒嗎?
● 我不閒,只是沒心情!無聊空虛是個問題嗎?
● 我媽對我的操控心理,該怎麼分析?
● 沒有悲傷的感覺,原來是憂鬱至極?
● 是什麼讓人對抗自己、傷害自己?
● 絕望還能分類型?!能知道它的本質就不錯了⋯⋯
● 林夕歌詞原來是佛學入門書?
● 人生的苦相、命運與命限,這麼沉重的東西,要如何接受?
本書以哲學方式探討各種情緒形態,尤其針對時下青少年的無聊感、空虛感、絕望感,是對於如何處理情緒的一種哲學回應。第一章包括陶國璋與另一位研究情感與哲學的香港哲學學者黃沐恩的數篇對談,以存在主義、中國哲學等多種哲學角度,認識人的各種基本情緒;第二章剖析一些情緒的異化現象,助我們面對及剖析情緒的糾結;第三章探討空虛感、絕望的類型與本質,處理情緒危機與存在危機;第四章助我們從困境中思考人生的意義。
陶國璋是香港著名哲學家,從事哲學普及工作多年,書中涉及的怖慄感、荒謬感、人生意義等問題,陶國璋先生思考經年;本書中的內容在陶氏過往著作的基礎上,再通過與年輕學者黃沐恩、吳啟超對談,思考晚近的現象、影視作品、流行曲等,從而引入了更多新的思考。
本書特色
採取普及哲學方式書寫,結合感性與理性,橫跨哲學與心理學,切中時下社會的集體情緒困擾。作者陶國璋從事哲學普及工作多年,素能深入淺出,寫出日常感受並對之作出精準分析,帶動讀者思考出路。相信本書推出後將會頗受歡迎,我方也會請港臺兩地的哲學普及團體、哲學學者作出推介,擴大本書的影響力。
青年學者對談切磋
.黃沐恩(香港恒生大學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吳啟超(臺灣政治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第一章:認識基本情緒的哲學
1— 情緒也有哲學嗎?
2— 厭惡與噁心
3— 憤怒
4— 睚眥必報
5— 恐懼感
6— 怖慄感
7— 才能嫉妒
8— 情愛嫉妒
9— 依戀之愛
10— 悲傷
11— 無聊感
12— 羞恥感
13— 罪疚感
第二章:情緒異化現象
1— 令我們無法幸福的自我偏執
2— 自戀
3— 自我保衛機制
4— 對抗自己
5— 怨恨的愛
6— 嫉妒成狂
7— 操控狂與施 / 受虐
8— 負罪感
9— 憂鬱沉溺
第三章:輕不著地的空虛至沉重的絕望
1— 絕望蔓延的時代
2— 絕望的類型
3— 絕望的本質
4— 如何覺識輕生的念頭
5— 人生為何充滿荒謬感
6— 如何超克無理可說的荒謬世界
7— 絕望情緒的出口
第四章:人生的意義
1— 意義來自何處?
2— 潛水鐘與蝴蝶
3— 從艱難的處境中活出意義來
4— 林夕的佛系歌曲
5— 甚麼是人生的意義?
Roger大師兄(「哲學有偈傾」主持)
白水@好青年荼毒室
阮子健(電台節目主持)
陳志強(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