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譯者的育成筆記
作者:陳意軒
ISBN:9789887416234
出版社:手民出版
出版日期:12/2022
結合十年經驗 從手忙腳亂走到專業
香港首本 手語譯者心路歷程全公開
香港手語素受社會忽略,手語譯者的專業地位一直處於邊緣,培訓欠缺,本書正是要打開缺口,將手語傳譯的知識與經驗,紥根本土,推向華語世界。
本書結合手語譯者陳意軒十多年的經驗,由本土手語歷史及聾人社群談起,深入譯者的實務工作準備,分享傳譯策略的思考,提醒譯者該有的道德修養,以及對譯者團隊的重要建議。本書既是行內人的深情分享,也是學習手語傳譯路上的教科書;既是一份從零開始、手忙腳亂的見證,也是對香港手語傳譯未來的期許。
一天,手語的地位或會提升,譯者社群或可發展成有專業認證的工種,而在此之前,先讓本書成為打破聾人與健聽世界隔膜路上的踏腳石,成為打開香港手語發展新一頁的重要之門。
「意軒的文字,精要地道出我們聾人的文化和語言,以及聾人與健聽世界千絲萬縷的關係和角力。聾人日常找健聽譯者協助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傳譯工作到底是怎樣一回事,我們真的了解嗎?感謝意軒無私分享自己多年的傳譯經驗和反思,讓我們了解譯者的工作和心路歷程,也讓我們思考如何做他們的同行者。」
──余安琳,聾人譯者、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聾人老師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手語譯者入門,書中具體收錄了作者對手語傳譯的思考及反省、手語譯者的具體工作、道德修養,以及手語傳譯的實用教學和建議。這些真正需要被看見、體會,讓手語群體社會得到共融的認知和接納。」
──林素然(Jenny),獨立聾人手語譯者、香港手語聖經翻譯協會行政主任
「第一次認識Denise時,她才剛剛本科畢業。這些年來我們雖然共事的時間不多,但我在旁見證了她把最初對手語的好奇及興趣,逐步化成對聾人社群實質的投入、承諾和關懷。她是香港極少數擁有語言學、聾人研究和手語翻譯學術訓練背景,同時又熟悉香港及海外手語翻譯狀況的手譯學者。Denise 在書中分享了她多年在不同地方不同場景的翻譯經驗,以深入淺出的方法,把翻譯理論和實踐扣連在一起,她對手譯的自省和思索,非一般手語翻譯課程所能提供。我真誠向所有有志從事手譯工作的人推薦這書。這本書也適合所有在工作和生活層面上需要接觸聾社群的人閲讀。」
──施婉萍教授,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副教授
「仍然記得意軒進行博士論文答辯的當晚,我在 Zoom 上看直播,感覺相當激動!意軒在全球唯一的手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多麼驕人的成績,更是多麼難得的貢獻!香港手語一直被忽略,未成為官方語言,手語翻譯員的質素、培訓乃至專業地位,一直處於邊緣,資源奇缺。以我所見,大部份手語翻譯員要付出相當大的個人代價,例如接受微薄的薪酬、克服巨大的工作挑戰、承受不必要的專業壓力等等。所以,選擇承擔起香港手語翻譯的學術研究之舉,需要勇氣,更需要一股堅毅的精神──意軒這樣做,將香港手語翻譯的經驗、歷史、成果,推向世界,打破聾人與健聽世界的隔膜,更為香港手語發展打開了學術研究的新一頁,實在了不起!這本書的背後,是夢想、承擔、愛與連結,恭喜意軒,欣賞出版社的眼光,願更多人因這本書而得到啟發!」
──陳美紅,前香港嶺南大學、英國Warwick大學翻譯研究教授
「陳意軒著作令人喜出望外,她寫着作為手語譯者的心路歷程,看得津津有味。我對譯者背後的工作所知甚少,這書令我獲益良多。這書可以為你揭開手語譯者的神祕面紗。」
──張倬豪,聾人導演
「身為傳媒業者,接觸聾人社群十年有餘,都只是外人,對於他們的生活,媒體都只是一種representation(再現)。意軒從《我的聾人朋友》一書開始一直與聾人同行,融入社群之中,以熱情餵養譯者專業。此書從文化、語言、實例展現譯者與聾人之間的點滴,是真誠的再現,也是寂寞的自白。」
──馮寶怡(耳仔 B),編劇/撰稿/製片
作者簡介
陳意軒
香港人,旅居美國東岸華盛頓附近,以後者為家,前者為根。傳譯、寫字、讀書、 倡議,大概一直都做着somewhere in between 以上的事。想學習公民譯者(citizen translator)的含義,其理解可能是,以傳譯專業介入社會,從聾人事務去思索公義平等。英國布里斯托大學 Deafhood Studies 碩士,美國嘉路達大學手語傳譯博士,著有《我的聾人朋友》,譯著《聾童如何學習》、編著《有愛無陷——殘障者的情與性》。喜歡貓和烹飪。
目錄
推薦語
手語譯者要有良知──代序(文/馮曉雯)
緣起
第一章:手語譯者,你是做甚麼的?
第二章:聾人是誰?文化、壓逼、身份政治
第三章:來談談香港手語
第四章:傳譯是一種妥協:怎樣準備手語傳譯工作
第五章:傳譯需要創意嗎?認識手語傳譯策略
第六章:手語譯者的道德修養
第七章:譯者身處的各種場所
第八章:我們是一條村莊:手語譯者團隊
第九章:手語譯者與錢的關係
第十章:手語譯者自愛的修養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