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大英雄?金庸正邪人物選評
作者:吳靄儀
ISBN:9789887029519
出版社:壹壹陸工作室
出版日期:03/2024
從《金庸小說的女子》、《金庸小說的男子》到《金庸小說的情》和《金庸小說看人生》,我評論了一百五十多名金庸小說人物和他們反映作者在不同時期的社會人生觀。三十年來,這四冊分別再版了多次,顯見廣大讀者對這些人物和他們的世界之著迷歷久不衰。最近一次再版是二〇〇九年次文化堂將四冊重新編訂出版,如今已不易買到,但我們仍不時收到讀者查詢。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金庸小說流傳遍佈全球,影響了數代華人。然而我深信,只有香港——也只有那個時代的香港|能孕育及塑造出一個金庸,能給予一個像他的機智才華的人這麼龐大和多方面的成就,並以這麼多元化的媒體留住他的小說人物和情節,不斷更新,迎合不同時代的口味。
二〇二四年正值金庸生辰百周年,也許值得借此機會再版作為紀念,而選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金庸人物,以一個不同的角度重新編列,可能是最有意思的做法。
貫徹金庸小說的一個主題是正、邪、善、惡之間的對立,不但正派人物與邪惡勢力之間的鬥爭,更涉及正、邪、善、惡的力量如何在人性中鬥爭。出身正派的人可能在種種因素影響之下踏上邪惡之路,而本來邪惡的人也有機會向善。金庸創造了大量形象鮮明的正、邪人物,同時也創造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正邪難分的角色,以正、邪、善、惡將金庸人物分類,讓我們更清楚看到金庸如何看正邪之分,以及看到這些人物的內心掙扎,看到不同的人生際遇如何將人推上或正或邪之路。
但金庸無意說教或宣揚傳統道德價值,反而處處尋求突破傳統理念框架,以增加故事的戲劇性和趣味。他以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創造了無數充滿魅力的帶邪氣的正派人物,和有情有義的邪派人物,令讀者在思考正邪分界、善惡本質之際,深深被這些人物吸引。五十年代與金庸和梁羽生合寫「三劍樓隨筆」的佟碩之,是最初鼓勵金庸寫新派武俠小說的人,但後來卻批評金庸小說違反中國傳統道德觀念,「正邪不分,是非混淆」。其實打破傳統非黑即白的框架,正是金庸小說一大吸引人之處。
本書從《男子》、《女子》兩冊挑選了一百一十三篇共一百二十一位金庸人物,將他們分為七大類,熟讀金庸的讀者,又或者受到金庸小說改編的戲劇、漫畫甚至遊戲影響的金庸迷,未必完全認同我的看法和分類,但我相信引起的爭論非但無傷大雅,反而會增加重溫金庸小說的趣味。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金庸逝世,我應《明報》「星期日生活」編輯黎佩芬之邀,寫了〈金庸.查良鏞 1924-2018 〉,回顧及分析他兩個身分的功業。此文曾譯成英文,刊登在 John Minford編輯的《The Best China - Essays from Hong Kong》(2020,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現在將原文在本書「附錄」重刊,以為紀念。
作者簡介
吳靄儀博士
香港執業大律師、作家、立法局及立法會法律界前議員(1995至2012年)。近作有《拱心石下——從政十八年》、《不中聽文集——法治篇》、《三合一集》及翻譯作品《本是同根生——哲學的啟蒙課》。其中《拱心石下——從政十八年》榮獲「第十二屆香港書獎」。
吳亦是著名金庸小說評論家,曾出版《金庸小說的女子》、《金庸小說的男子》、《金庸小說的情》和《金庸小說看人生》四大論集,並多次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