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很深的民主,需要很厚的共同體:兼論「民主人」的養成

很深的民主,需要很厚的共同體:兼論「民主人」的養成

作者:林秀幸
ISBN:9786269792504
出版社:經濟民主連合
出版日期:01/2024

 

民主的深化連結於社群性的建構,一個有厚度,以及兼具各種尺度的社群性建構,而在地或是面對面社群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社群性」不等於「集體性」,而是「人」如何走向「社群我」的社會與文化過程。缺乏「社群我」養成的群體容易被單一概念綁架――不管是以公領域「理性」為名,還是以「民族主義」為名――造成某種集體性制約。經由社群建構之社會與文化過程,我們才能從對立和同一的矛盾中轉化為「社群我」。

過程或許繁複多變,就像各種文化為基底的樂章或是詩篇。不是每一次都要詮釋出完整的宇宙論意識,而是體會到文化根基的精髓,經由個人的實踐轉化為各種載體,不管是遊戲、文學、藝術、音樂、論述……象徵在某個起點開始,切合當下時空的脈絡,上下左右移位,引導人們進行「我」的轉換與質變,一個永不懈怠也永難完成的文化之旅。

這是「民主人」養成的真意,一個以人為主的民主政治。――林秀幸
 
如果民主不只是選舉,那還會是什麼?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貧富差距、民粹、不平等,一躍而為熱門討論的關鍵字,在知識份子慨嘆全球民主倒退、紛紛提問「民主為何失敗」的此時此刻,台灣也無法規避民主深化的任務。

本書以霍布斯、盧梭、涂爾幹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個人意識與公共意志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推衍出:「在民主政治下,社群與個人並重。」今日民主發展的困境之一,在於單一面向地強調個人主義、個人權益的維護,而忽略了整體社群的能力,包括人民互相溝通照顧的能力、以群體為思考框架的能力。

人民的權益,需要以社群整體的能量來維護。民主的深化,需要建構一個有厚度的共同體。

本書也透過再詮釋克里特島山村的偷羊、日本的武士道、峇里島的鬥雞,以及北台灣客家地區的宇宙論、閹雞競賽等象徵建構過程,說明民主淺層化的弊病、後果與可能的對治之道。並進一步剖析台灣的民主危機與生機,探討民主人的養成之道,企盼未來我們能建構一個不失去象徵能量、以人為主的民主政治。

  • 作者簡介

    林秀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苗栗人,巴黎第五大學社會學博士。《主權獨立的人間條件:台灣如何成為一個自由平等、團結永續的新國家?》、《照破:太陽花運動的振幅、縱深與視域》、《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主編。喜歡漫遊在各學科當中,找尋生命的養分和自由的空間,不管在個人或是島國的層次。

  • 目錄

    推薦序 一本為政治工作者重探政治如何進步的專著/江旻諺
    推薦序 韌性的民主,韌性的共同體/李丁讚
    推薦序 地方工作應有的深度/邱星崴
    推薦序 一起為更厚的,是你也是我的共同體努力/張淑惠
    推薦序 原來「讓自己與夥伴成為人們期待的改變」是這樣/莊程洋
    推薦序 民主共同體成員的重要功課/陳方隅
    推薦序 從圖騰象徵的共同體到地方民主共同體/陳東升
    推薦序 寫給台灣民主的政治詩學/黃丞儀
    推薦序 從社群中的互動,看見真正的自己/劉維人
    推薦序 台灣安身立命之路:共同體、民主、主權和人權的相互支持/戴興盛
     
    引言
     
    「共同體」和「民主」的跨學科之旅
    疫情揭開序幕
    共同體的哲學,哲學的共同體
    透過約定,屬於大家共有的「國家」
    盧梭「公共意志」的奧義
    涂爾幹的社會分工論
    宗教與共同體
    本章小結
     
    象徵如何編織社群
    偷羊的意義性
    在涂爾幹視角的探照之下
    武士道
    紀爾茲的鬥雞
    每一個社會都有他們的象徵體系
     
    宇宙論與社群建構
    台灣北部客家聚落的宇宙論
     
    再回到政治學的軌道
    後現代和後國家主義
    「認同」與「協商」的社會過程
    詹姆斯如何和我們的論述軸線接軌
    「閹雞」如何跳躍在不同層次的共同體之間
     
    象徵與記號
    象徵的多義與質變
    兩種後現代:postmodernity和postmodernism
     
    台灣的民主危機和生機何在
    正視民主危機、培植生機厚土
    民主人
     
    後記
    參考文獻

£19.00價格
bottom of page